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凡人非凡春秋笔——记陈桥村民张永龙

    lch117     2018-04-10 15:59:58     浏览:11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lch117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张永龙  2015/10

    北京 人民大会堂



    霹雳一声震上苍

    全国解放民安康

    永龙九岁入学堂

    古稀书写一世章


    这是张永龙先生在最近出版的《回忆录》开篇上的一首诗。张先生老有所乐,老有所学,笔耕不辍,老有所为!



    张永龙原来是高刘镇陈桥电灌站技术员、会计,退休后再就业到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办事处当门卫,闲暇时坚持学习、写作,近期出版《中华精粹》和《回忆录》两本书。

    《中华精粹》涉猎诗词、联语、哲理、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,内容精彩纷呈;《回忆录》则记录了作者的一生经历,按照张永龙的话说:“描写我的童年、青年直至古稀之年所经历过的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叙述各个时期国家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变化。事实真实,亲身经历,内容丰富……”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。



       


    关于两本书的创作过程,《合肥晚报》等媒体作过报道,本微篇不作评论,决定同读者分享其中一篇写真:



    七旬门卫出版中华精粹

    在合作化路稻香村街道大楼里,最有名气的是一楼的门卫——71岁的张永龙,无论是古今历史、医学常识,他都能信手拈来,此外,他还爱好写作,并花了几年的时间写了一本《中华精粹》,希望能让后人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粹。

    自制剪辑本两米高

    71岁的张永龙热爱文学,但却是理工出身。原来,1962年,张永龙毕业于肥西红专大学机械系,后来回到家乡工作,担任过技工和会计。

    2001年,年过半百的他跟随子女来到了合肥,并低调地做起了门卫。门卫室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,成了他和老伴的新家。

    张永龙告诉记者,他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登记来往的人员、收发报纸、接听电话等。这个工作耗时且待遇不高,但是老人却十分满足。“每天收发报纸的时候,我都把报纸看一遍。” 老人还强调:“我最爱看的就是《合肥晚报》,几十年如一日。”

    除了爱看报纸,老人还喜欢将过期的报纸收集起来,将重要信息剪辑成册。记者看到,小小屋子里,剪辑本足足有20多本,每一本都有10厘米厚,并分门别类地写上了“百科学术”、“医学”等。

    “我的这些剪辑本堆起来足足有两米高了,” 老人自豪地说。

    古今历史倒背如流

    “清朝在关外共两代,头代努尔哈赤,二代皇太极。入关之后,头代顺治十八年,二代康熙六十一年,三代雍正十三年,四代乾隆六十年……”熟读古今历史,也是让老人备感自豪的一件事。随便说个朝代,老人都能将其历史更替时间表倒背如流。

    “我喜欢看书。”老人指了指自己的小屋子。记者在小屋子里面看到,桌子、床底下、凳子上,随处可见各类文史类书籍。“一屋子都被书本占满了”。张永龙的老伴轻声地“抱怨”道。

    老人说,自己虽然工资不高,但是喜欢买书。每天晚上他值晚班休息后,总是抽出时间夜读。“经常读书,人就感觉特别的充实。”

    读书之外,老人还喜欢练习书法,并自创了“四字书法”,即将四字成语写在一起,拼凑成一个字。老人的书法遒劲有力,不少人纷纷求字,老人也总是慷慨赠与。

    多年笔耕出版《中华精粹》

    “现在有些青年人爱玩电脑、手机,却忽略了书籍。祖国的宝贵精神遗产得不到传承和发展,我深感痛惜。”张永龙说,考虑再三,他认为,人总要在世上留下些什么。于是,2006年,他开始撰写《中华精粹》。因为不会使用电脑,老人抽出休息时间,埋头奋笔疾书,光初稿就写了20 多本笔记。长期的伏案写字,导致他的视力受到影响,老伴也曾劝过他,但是老人坚持自己的写作。

    几经修改,如今,老人的书自费出版了。记者看到,这本书里,不但涉及到诗词、哲理等传统文化内容,还有老人的一生经历、健康理念等各类内容。

    写作,老人又开始写作。“我准备写一本回忆录,以我自己的所见所经历,来展现这么多年来的历史变迁。”



    《中华精粹》和《回忆录》有十多万字,其精彩内容难于一一尽表,本期晒几张图片,以冀读者“窥一斑而知全豹”!


    图一:卷首语



    图二:四字书法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